2022-05-03 09:04:13 admin 906
比如,一位網友問到綜合布線各配線間芯數確定的問題,即 如何確定光纖用幾芯,以及是否要根據設備來確定光纖芯數。
尹崗認為,方便設計的話,參照GB50311/GB50174對于數量和 密度的相關規定即可。不過,設備性能、安裝密度、建筑類型等 都在發生持續變化,用戶的需求越來越多樣化、復雜化,使得設 計師面對新問題常常手足無措,供電擴容空間、空調支持密度冗 余量等也都處在被動應付狀態,任意擠占空間、湊合升級使用的 情況越來越普遍。因此,實際規劃時應考慮在標準和設備變化、 需求變化之間取得平衡。
孫慧永給出進一步解釋說,通常大樓布線系統從MDF到IDF之間采用光纖來連接,IDF到工作區WA采用銅 纜來連接,如果從系統設計的角度,通常MDF到IDF垂直主干系統光纜的數量是根據工作區WA點數來設計 的。
比如一個IDF所管理到的點位數為96個端口,那么目前常用接入層交換設備通常為48口交換機,一臺48 口交換機上行采用光纖鏈路,每臺交換機至少要有2芯光纖(一收一發),如果是96個工作區點位需要兩臺 48口交換機從IDF通過垂直配線上行到MDF,正常實現通信至少需要4芯光纖。同時鏈路需要思考光纖的冗 余,如果思考對設備端口采用一主一備的方式,那么從IDF到MDF光纜采用8芯-12芯比較合適。
另外,有網友問到大學校園網的光纖選擇,是否有必要在匯聚層和接入層采用光纖連接。孫慧永建議 針對大學園區布線網絡的特點,從核心層交換機到匯聚層交換機,更多采用單模光纖可支持10GbE的網絡, 而當網絡需要升級時可以支持將來40G/100G時,從匯聚層到接入層屬于建筑物內的垂直主干布線系統,通 常采用多模光纖來連接,多模分為OM1,OM2,OM3,OM4四種類型,用戶可根據需要選擇。
有的網友問題更為具體,一位網友針對某品牌光纖產品,對光纖支持的距離與收發器及光纖類型的關 系產生了疑問。
對此,房毅首先給出了使用標準推薦的光纖類型和工業兼容的光纖收發器可以實現的理論傳輸距離, 同時提醒用戶,實際的每家產品會有自己的描述和解釋。
房毅指出,就單模、多模等不同類型,光纖可采用不同工作波長;即使多模光纖也分為62.5/125和50/ 125類型的光纖,同一光纖也有長波長-1300nm和短波長-850nm,其所采用收發器件也不同;同一工作波 長,目前千兆和萬兆也使用不同類型的光源,LED和VCSEL,所以其實是一個配合使用的問題。
還有一位網友提出連接器類型和使用場景的問題。房毅作答說,早期連接器主要是FC、SC和ST等類 型,屬于2.5毫米直徑插芯,材料也是從磷、青銅逐漸過渡到陶瓷(二氧化鋯):FC連接器主要為單模應 用,而且以電信運營商等為主;ST以多模應用為主,尤其是計算機網絡,或者樓宇、局域網為主;SC單多 模都有,也是以網絡和非電信應用為主。
隨著光纖應用越來越廣泛,又出現了其他類型連接器,如LC、MU、MT-RJ和4芯/8芯和12芯的MTP/MPO連 接器,并且MPO/MTP連接器目前已經有24芯和48芯的應用。這類連接器是隨著大量光纖應用而發展的,所以 特點就是提高密度,解決空間的使用效率,LC和MU都是采用1.25毫米直徑插芯。
這次光纖系統的在線答疑活動,網友參與熱情高漲,并且多數問題更接近實際應用。除上面的一些問 題外,網友們還提到光纖尾纖的接頭型號,現場檢測中測試精度的確定,光纖的故障排除,以及實際測試 里參考值的設定等問題,表明大家對光纖實際部署中的設計和測試細節也較為關心。在綜合布線向更多領 域擴展的過程中,光纖的應用正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