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IA/TIA 568國際綜合布線標準
第1章 概述
1.1 目的
這個標準確定了一個可以支持多品種多廠家的商業建筑的綜合布
線系統,同時也提供了為商業服務的電信產品的設計方向。即使
對隨后安裝的電信產品不甚了解,該標準可幫您對產品進行設計
和安裝。在建筑建造和改造過程中進行布線系統的安裝比建筑落
成后實施要大大節省人力物力財力。 這個標準確定了各種各樣布
線系統配置的相關元器件的性能和技術標準。為達到一個多功能
的布線系統,已對大多數電信業務的性能要求進行了審核。業務
的多樣化及新業務的不斷出現會對所需性能作某些限制。用戶為了了解這些限制應知道所需業務的標準。
1.2 相關的標準
這個標準是一系列關于建筑布線中電信產品和業務的技術標準之一。本文連同相關的標準滿足了電信行業
發展企業結構的需要。為電信服務的商業建筑標準(EIA/TIA-569) (Ref B1.3) 和住宅及小型商業區綜合布
線標準(EIA/TIA-570)(Ref B1.2)。
1.3 標準的說明
標準分為強制性和建議性兩種。所謂強制性是指要求是必須的,而建議性要求意味著也許可能或希望。
(這兩種概念將在本文中交替出現)。 強制性標準通常適于保護、生產、管理,兼容:它強調了絕對的最
小限度可接受的要求,建議性或希望性的標準通常針對最終產品。在某種程度上在統計范圍內確保全部產
品同使用的設施設備相適應體現了這些準則。另一方面,建議性準則是用來在產品的制造中提高生產率,
無論是強制性的要求還是建議性的都是為同一標準的技術規范。建議性的標準是為了達到一個目的,就是
未來的設計要努力達到特殊的兼容性或實施的先進性。 在本文中。圖表中的注釋是標準的一個正式的部
分,是用來提供有益的建議。 其他文件的引用除了特殊說明外都指的是標準的最新修定本。 該標準是現
行使用的,文中所涉及的標準都是服從修訂本的,而且通過在網絡的工作過程及終端設備的布線技術中得
到了驗證。
EIA/TIA 568國際綜合布線標準 第2章 范圍
2.1 這個標準對于一座建筑直到包括通信插口和校園內各建筑物間的綜合布線規定了最低限度的要求,它
對一個帶有被認可的拓樸和距離的布線系統,對以限定實施參數為依據的媒體進行了說明。并對連接器及
插頭引線間的布置連接也做了說明。
2.2 由這些標準限定的建筑的綜合布線目的在于盡可能地支持不同類型的商業區,辦公面積從3000平方米
到100萬平方米,可為多達5萬人同時工作。
2.3 由這些標準規定的綜合布線系統的使命壽命十年以上。
2.4 這個標準適于辦公地點要求的商業建筑的綜合布線。為工業企業服務的綜合布線標準準備在其他文件
中作說明。
第3章 定義及名詞縮寫
這部分主要講專用名詞的定義及縮寫。它們都有其具體的技術含義或是該標準的技術專用詞。這里也包括
了適于個別專業技術的定義。
3.1 定義
轉接器(ADAPTER)
是一種器件,用來使各種型號的插頭相互匹配或接人設備通信插口。它也可用來重新安排引線,使大對數
電纜轉成小的線群,并能使電纜間相互連接橋接配線(BRIDGGED TAP)在幾個布線點的同一電纜上的線對
可在配線點上重復使用。
電纜(CABLE)
具有單根或多根導線連接器或光纖的密封護套可以單根或成組使用。
商業大樓(COMMERCIAL BUILDING)
辦公大樓或大摟的一部分。
跳接跳線箱(CROSS-CONNECT)
是一種機械式結構,將它安裝在墻上或機架內,作為樓內電纜線路的管理,調整和配線。
輸入最近點(MINIMUM POINT OF ENTRY)
指離跨過地界線的載波設備的最近可用點或離進入多元建筑或建筑群布線地點的最近可用點。
多模光纖(MULTIMODE OPTICAL FIBER)
種光纖,它可有許多約束光。這種光纖既可是漸變折射率光纖也可是躍變折射率光纖。多模光纖比單模光
纖有大得多的模場直徑。
光纖跳接箱(OPTICAL CROSS CONNECT)
個交叉連接單元,用作電路管理,它提供了帶有光跳線的光纖連接。
光纖互連(OPTICAL INTERCONNECT)
在布放光纜現場需要光纜或光纜中每一單根光纖直接連接而不需要光跳線。
光纖電纜(opnCAL FIBER cABix)
內有加強材料的一條或多條光纖(玻璃或塑料〕帶護套的電纜。
光跳線(13AThH COBD)
條作為光纖電纜終端的連接線,用來在交叉連接處接人通信電懈。
接線板(PAThH PANEL〕
個便于移動和重新配置跳接點的接線板、摟插線、底板系統。/td>
用戶小交換機(PBX)
用戶交換系統,通常服務于某個組織,像商業機構和政府機構,并安裝在用戶區。它可以在大樓利房屋內
或電信網內交換通情信號。有時也呵提供從數據終端到計算機的連接。
電信(TELECOMMUNICATION
符號、信號、記錄、圖像和聲否或是任何由線路、廣播、電視、光或其他電磁系統傳播的自然信息的發
迭、發射和接收。
通信插口(TELECOMMUNICATION OUTLET)
在工作區小的連接器,水平布線系統電纜接在端頭上并可接收一匹配的連接器。
轉接點(TRANSITION)
水平布線的一個乎元。在這貝扁平電纜可接到其他型電纜上。
工作區(WORK AREA)
工作人員利用電信終端設備進行工作的地方。
3.2 名詞縮寫
第4章 水平布線
4.1 概述
水平布線是綜合布線結構的一部分,它從工作區的信息插口一直到管理區,內有工作區的管理區,水平電
纜的終端跳線架。 完成水平布線的設計后,就要考慮以下的日常業務和系統:
(1)語音通信業務
(2)室內交換設備
(3)數據通信
(4)局域網
為了滿足當今電信的需求水平布線應便于維護和改進適應新的設備和業務變化。水平纜線的類型和設計的
選擇對于大樓布線的設計來說就相當重要,為避免和減少因需求變化帶來水平布線的變動,應考慮水平布
線應用的廣泛性。 同時還要考慮水平布線離電氣設備多遠會造成高強度的電磁干擾。大樓內的機械設備如
發電機和變壓器以及工作區的復印設備都屬于這類電氣設備。
4.2 拓撲
水平布線是星型拓樸結構,每個工作區的信息插座都要和管理區相連。
4.3 水平距離
電纜長度等于設備媒體終端到工作區插座的電纜長度。 從插座到工作區允許有另外3m的距離。
4.4 電纜識別
在水平布線系統中有四種類型的電纜:
(1)四對1ooΩ無屏蔽雙絞線電纜(UTP)
(2)兩對150Ω有屏蔽雙絞線電纜(STP)
(3)50Ω同軸電纜
(4)62.5/125m光纖電纜
光纜的相關硬件及交叉連接還待研究。混合電纜,指在同一普遍護套下有一種以上的上述電纜,如果符合
要求,就能用于水平布線。注意標有這些名稱的電纜不一定符合技術標準。注:為了更多地了解這方面的
知識附錄A2對通信中使用的其他水平布線電纜作了簡要介紹。這些電纜象其他電纜一樣,有其特殊的作用,
但它們不包括在本標準的要求范圍內。
4.5 媒體選擇
該標準使我們認識到商業大樓內語音和數據通信的重要性。
對于每個專門的工作區需要提供兩種信息插座(不必用專用的插板)。一種是和語音有關,一種和數據有
關。下面列出兩種通信插座:
第一種是由UTP電纜支持
第二種是由下列任一種水平電纜支持,依據實際和設計的需要選擇:
(1)UTP電纜
(2)STP電纜
(3)50Ω同軸電纜
如有需要光纜上可安裝在上述信息插座中,光纜的安裝可由一條專用的電纜或混合纜組成。
4.6 接地方法
除了其他們關標準有更嚴格的規定外,接地方法必須符合NEC要求。 接地系統一般是商業建筑樓內保護專
用信號或通信布線系統不受干擾的一個完整部分。為了保護強電環境中的人員和設備接地系統必須減少對
通信布線系統的電磁干擾的影響和由它所帶來的電磁干擾的影響。錯誤的接地裝置會產生感應電壓破壞其
通信電路。 在符合電氣標準的同時還必須遵守設備廠家的接地規程和要求。專用數據和通信網的接地標準
要 優于國內和當地的標準。在設計系統時要考慮以下因素:
(1)確保安裝遵守正確的操作規范。
(2)保證每一個設備室有一適當的接地口。
(3)保證接地裝置適用于跳接跳線架,接插件機架,電話和數據設備以及維修和測量設備 。
第5章 主干布線
5.1 概述
主干布線的作用是提供管理區之間,設備之間和綜合布線系統結構中如靠入口設備的相互連接。主干布線
由設備間有人口設備所需的傳輸媒體中間和主跳線箱,機械終端組成通信設備的相互連接.計算機、設備
間、分界點也許分布在不同建筑內,主干布線就是建筑物間的傳輸媒體。
很顯然,對于一個永久性的綜合布線系統預先安裝全部主干線是不可能也是不經濟的。有效地安裝主干線
一般希望分一倒七個設計階段,每個階段要3~10年。在每個階段不能安裝其他的布線,保證適應業務需求
的增長和變化。每個階段的長短依使用單位的穩定性和變化而定。
在每個設計階段開始之前,需要現劃一下該階段所需的最大規模的主于布線總最,對每個管理區、設備間
和不同類型的服務,應該估計一下在設計階段大規模連接的總量。為銅或光纖媒體進行充分的主干布線以
便直接或通過輔助的電子設備滿足大量的接連。 在設計線路和支持主干電纜結構時應注意避開發動機和變
壓器等產生的電磁干擾的地方。
5.2 拓樸
5.2.1 星型拓撲
主干布線使用常用的分層星型拓撲,在每一管理區里都有到一主跳接或內跳接再到主跳接的布線。在主干
布線中僅有兩種常用的跳接。兩個管理區間的相互連接要通過三個以下的跳接箱,單一的跳接必須達到主
跳接。
一個單獨的主干布線的跳接箱(主交叉連接)可能滿足交叉連接的需要。主干布線的跳接可在機柜、設備
室或入樓設備內。
注1:由于該拓撲的兼容性和穩定性能滿足不同的使用要求,它已經作為符合標準的拓撲被采用,對于兩種
標準的跳接箱的限定是為了限制老系統的信號衰減和加強管理。
注2:星型拓撲適用于傳輸媒體的專用單元,像專用光纖,雙絞線對或同軸電纜。根據現場和設備室的實際
特點,連在不同設備終端的傳輸媒體是一段距離中同一電纜的部分。在這個距離中也可以使用專用電纜。
注3:橋接配線不屬下主干布線。
5.2.2 非星型結構
環型網,總線或樹狀網絡的非星型結構的系統可通過應用作正確的相互連接,電器件或跳接箱和機柜中的
轉接器可用星型拓撲來調整總線,環型和樹狀結構。
5.2.3 兩個管理區間的直接連接
如果希望對總線、樹型或環型網絡結構有所要求,就允許兩個管理區的直接連接,它是對5.2.1中的基本星
型號拓撲連接的補充。為了適應IEEE802.3的應用,當50Ω的同軸電纜用在主干布線中時,管理區間的連接
是直接的,在IEEE802.3標準中將有詳細說明。
5.3 電纜識別
基于業務范圍廣泛和場地大小,需要進行主干布線這就要以別傳輸媒體。這個標準說明了它們在主干布線
中或是單獨使用或是混合使用。它們是:
(1)100Ω的多對上主干電纜
(2)100Ω的STP電纜
(3)50Ω的同軸電纜
(4)62.5/125um的光纜
注意:標有這些名稱的電纜不一定符合標準。 如果需要,單模光纜可安裝在主干布線中,關于單模光纖還
有待研究。
5.4 選擇媒體
由這個標準限定的主下布線能滿足不同用戶的需求。根據應用特點,需要選擇傳輸媒體。要考慮以下因
素:
(1)業務的靈活性
(2)主于布線的使用壽命
(3)地區范圍和用戶量
商業大樓的用戶刺信息業務的需求各不們同。對于主于布線設計的全面考慮是從其可預見性到不可預見
性。無論可能與否我們首先要滿足不同的業務需求,將相近的業務如話音、顯示、終端、局域網和其他的
網絡連成一起且很有益的每一部分的不同業務種類要進行劃分并做好計劃。 當不可預見時考慮改動主干布
線是最壞的打算,不可預見性越大就越需要要求主干布線的靈活性。每條可識別電纜都有其特點和作用,
一種類型的電纜也許不能滿足同一地區所有有用戶的需要。在主干布線中使用多種媒體是必要的,這時不
同的媒體就要使用同種設備結構于主跳線箱、終端和大樓間的入樓設備等。
5.5 主干布線的距離
5.5.1 管理區到主跳接箱
管理區的機械終端到主跳接箱,通常將主跳接箱放在場地的中部附近使電纜的距離最小,安裝超過了距離
局限就要被劃分成幾個區域、每個區域曲滿足距離要求的主干布線來支持。
注1:在每個區域間的相互連接如果超出了這個標準范圍,通常要租用設備或借鑒應用廣泛的新技術來解
決。
注2:某些特殊的系統超過了這個最大距離不能正常運行,為了支持這樣的系統在主干布線的傳輸媒體中加
入中繼器是必要的。
5.5.2 主跳接箱到人樓設備
當有關分界點的位置的常規標準允許時,入樓設備到跳接箱的距離應包括在總距離中。所用媒體的長度和
規格要作記錄并滿足業務提供者的要求。
5.5.3 跳接箱到電信設備
直接與主跳接箱或中間跳接箱連接的設備應使用小于30m長的轉接電纜。
5.6 接地方法
接地應符合MC的標準和實施要求除非有其他更嚴格的要求。接地系統通常是專用信號的一個主要部分或是
它們所保護的綜合布線系統的一個主要部分。為了保護人員和設備免遭高壓的危害,接地系統應減少劉布
線系統的電磁干擾的影響或由布線系統帶來的電磁干擾的影響,不正確的接地會產生感應電壓而干擾其他
通信電路。當符合電氣標準時,我們要遵守設備廠家的接地說時和要求。專用數據和通信網的接地要求可
能比國內的有關要求高,當設計接地系統時,要考慮下列因素:
(1)保證安裝符合正確的操什規程。
(2)保證管理區、設備室和人樓設備有正確的接地入口。
(3)保證接地適用于跳接箱、插接架、電話和數據設備以及維修和測試設備。
第6章 工作區
工作區的構成小到從水平布線的通信插座終端開始,大劍工作區的設備,設備可以是儀器儀表,并不局限
于電話,數據終端和討算機,對于高級管理系統來說工作區的布線系統是至關重要的,但是布線都不是永
久的,設計時要考慮靈活性,標準不對其布線作詳細說明。
注:在4.3中已經對同工作區使用的水平電纜性質相同的最長的水平電纜(3m長)的長度做了說明。
依具體情況,工作區的布線在組成上有所不同:
(1)當設備連接器和管理區的連接器不同時,用一條專用電纜或轉接器。
(2)當一條多對電纜運行兩種業務時需要一個"Y"轉接器。
(3)當水平布線的電纜類型與設備所衙的電纜類型不同時,需要無源轉接器。
(4)當連接使用不同信號電路的儀器儀表則需要有源轉按器。
(5)有時需要線對轉移位置以起匹配作用。
(6)工作區中的一些通信插座(如ISDN終端)需要終端電阻,可以在設備外接一終端電阻。
EIA/TIA 568國際綜合布線標準 第7章 管理區
7.1 概述
管理區是為與布線系統州關的大樓設備而設置的一個空間。每座大樓至少要有一個管理區或設備室,數量
不限。下而是管理區的三種應用:
(1)水平/主干連接
管理區內有部分主干布線和部分水平布線的機械終端,為無源(交叉連接)或有源或用于兩個系統連接的
設備提供設施(空間、電力、接地等)。
(2)主干布線系統的相互連接
管理區內有主干布線系統不同的中間跳接箱和主跳接箱,為無源或有源設備或兩系統的互連或主干布線的
更多部分提供設施。
(3)入樓設備
管理區設有分界點和大樓間的人樓設備,為用于分界點相互連接的有源或無源設備、樓間人樓設備或通信
有線系統提供設施。
7.2 管理區的設計
為幫助設計管理區,請參考EIA/TIA-569(RefB1.3)。
第8章 設備室
8.1 概述
設備至是用來將建筑內的通信系統和布線系統的機械終端放置在一起。它與管理區的區別在于裝有設備的
特性和復雜性。設備室可提供管理區的任何功能,一個大樓內必須有一個管理區或設備室。
8.2 設備室的設計
參考EIA/TIA-569(RefB1.3)。
EIA/TIA 568國際綜合布線標準 第9章 入樓設備
9.1 概述
入樓設備構成了通往大樓的通信業務,包括到大樓入口處的輸入點并有與在范圍內的其他大樓相連的主干
電纜。
9.2 內部建筑的入樓設備
中間入樓設備起到了連接內部主干布線和中部主干布線的作用。它為符合標準的金屬電纜提供電氣保護。
9.3 網絡接地點
網絡接地點是本地通信部門的通信設備和用戶終端的通信系統布線及設備之間的連接點。
9.3.1 物理接地點
通信部門提供業務的接地方式是標準中記錄的轉接裝置或在目錄中提到的或工業標準中規定的方式,為系
統的安裝確定準確的接地點要同業務提供者或廠商協商。
9.3.2 接地點的位置
在單一用戶的大樓中,接地點在保護裝置一般在通信部門設備到大樓的12英寸范圍內,在多用戶大樓中通
信部門要為接地點限定起碼的幾點法規。否則,大樓的房主可自行規定接地點的位置,可以設置一個單獨
的接地點,也可以在每個用戶的辦公地點設一個分界點。這樣從布線到用戶辦公地點就會超過12英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