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6類布線系統提出以來,有關其互通性的討論便一直存在。什么是互通性?簡單來說,就是
在一個結構布線系統中混合匹配不同廠家組件的能力。
結構布線在6類線引入之前就已經存在相當長的時間了,現今的結構布線安裝至少也要是超5類的。因為根
據測量安裝系統的四對雙向同時傳輸性能的附加測試,這是千兆以太網的最低配置。盡管最高工作頻率并
沒有超過100M(跟5類線一樣),但在這一頻段的性能已得到改進。近端串擾(NEXT)的限制更加嚴格(超
5類系統要求比5類系統更低的近端串擾)。超5類為6類以及我們的互通性討論作好了準備。互通性是確保
所有相關廠家的插口都可以與其他廠家的插口協同工作的一種機制。雖然互通性是超5類系統的一個議題,
也曾是5類系統的一個,仍有必要進一步解釋達到它在6類系統下的要求所具有的重大意義。
獨立測試表明,只要組件滿足TIA的要求并保證互通,6類線系統的現場測試,用不同的3級測試儀,結果有
可能差異不大。
6類線布線系統于1997年9月由ISO提出,TIA緊隨其后。6類線與5類和超5類標準存在許多不同之處:
· 最高工作帶寬200MHz
· 按照250MHz下檢測進行設計
· 可作為UTP和STP的解決方案
· 包括超5類的所有測試,并加入新的參量
· ISO定義6類線永久鏈路與信道為Class E
早期6類線的發展走的是與5類和超5類很類似的道路。6類連接硬件(比如插頭與插座)的發展是同時進行
的。這兩個元件是連在一起,或作為配對設備發展的。發展一個8腳模塊插頭或插座而不必對應部分參與是
行不通的,因而這種實踐也可以接受。
然而與5類和超5類不同的是,6類中包括了許多8腳模塊插頭或插座的重大改進,這就導致了這樣一種狀
況:當配對的插頭插座滿足了6類標準的要求后,過去的各類電纜的開放系統本質卻被破壞了。整個互通性
的議題涉及8腳模塊插頭插座的分離改進,這需要采用一個叫做de-embedding的方法,它可以賦予6類布線
系統開放本質。
四個不同廠家的6類插座在單通道配置下的近端串擾損耗對比顯示了互通性估計的合理性。
不同廠家的現場測試
各個制造商開發自己的測試插頭和插座,如果它們的系統工作順暢,則似乎一切進展順利。由于大部分的
連接設備廠商都是與現場測試儀廠商合作,來開發一個包括有可以滿足其要求的8腳模塊插頭的基本鏈路適
配器,因而6類基本鏈路現場測試不成問題。
最初的6類開發經歷了A廠的接插線與A廠插座匹配、B廠的接插線同樣與B廠插座匹配,但很少考慮A廠的接
插線是否與B廠的插座匹配。事實上在6類發展的早期,混合A、B廠家的組件會導致在性能上只能達到超5類
甚至5類的標準。
近來的6類發展已影響到安裝(永久鏈路)的現場測試以及今后6類有源設備的配置。現在沒有人擔心哪種
超5類布線系統與哪些有源硬件(比如集線器、交換機、路由器和網卡等)匹配。但當這些設備需要在200M
Hz的帶寬上運做的時候,即它們需要6類布線系統,沒有互通性就意味著某些廠家的連接硬件只能與一些特
定的有源產品匹配。
很快人們意識到,只有寬廣的互通市場才是6類連接硬件和接插線應該發展的方向。為達到這一目標,人們
已付出大量努力來設計一個特定協議,用以實現獨立開發能夠與其它插頭插座匹配的插頭(接插線)和插
座,前提是其它那些同樣滿足性能要求。
De-embedding協議
隨de-embedding協議引入的標準插頭和插座,可以幫助廠家開發測試他們自己的連接產品,確保能夠與標
準插頭插座匹配。如果所有廠家的連接硬件都可以與標準插頭插座匹配,則可以確信它們之間是能夠互相
匹配的。一個TIA小組負責全力開發de-embedding協議的細節問題。但由結構到結構、由實驗點到實驗點、
甚至由測試到測試的不同,使得de-embedding的制訂曠日持久。這一協議也成為6類標準通過的最后幾點爭
議之一。
測量的實部(測度)和虛部(相位)都需要確定插頭和插座的相互兼容。插頭插座的性能數值(包括矢量
測度和相位)確定之后,依據它們,互通性指日可待。標準插頭幫助廠家開發出符合6類標準的可互通的插
座。標準插座幫助廠家開發出符合6類標準的可互通的接插線。
再一次,在四個不同廠家的6類接插線近端串擾損耗對比中,相近的曲線顯示了互通性估計的合理性。
永久鏈路測試
所有6類系統的鑒定安裝都需要用一個3級測試儀進行永久鏈路測試。這一測試,在理論上是扣除了測試設
備電纜和連接器(作為永久鏈路適配器)的影響后,對所安裝的布線設備的一個真實測試。鏈路適配器含
有智能功能(采用微芯片),可以自動計算適配器對測試的影響并在結果中去除。由于這些適配器要廣泛
適應各種廠商的不同系統,互通性問題變得至關重要。
再一次,在四個不同廠家的6類接插線近端串擾損耗對比中,相近的曲線顯示了互通性估計的合理性。
盡管已付出相當多的努力來限定不同廠家的8腳模塊插頭于一個緊密控制的范圍內,仍不是全部廠家的硬件
都可以與所有的鏈路適配器相匹配。這一結果就是:任一鏈路適配器可能可以適配一定數量的結構布線系
統,但不是所有的。用戶會有這樣的問題:“測試特定的布線系統應該用哪個測試儀?”以及“用另外的
測試儀會得到一樣的結果嗎?”
最初,現場測試儀廠家是根據不同的連接硬件廠家提供測試儀的——特定鏈路適配器。這意味著每個布線
系統必須有其特定的鏈路適配器來完成所需的永久鏈路測試。這給每個人都帶來問題:測試儀制造商、硬
件制造商、銷售商以及安裝者。測試儀制造商意識到對6類系統必須有一個更好的方法來進行永久鏈路測
試。大部分測試儀提供其所支持的標準或通用的永久鏈路適配器。這意味著6類連接設備必須能夠與所有這
些不同的鏈路適配器——每個都有不同廠家的終端插頭——互通。
兼容的好處
這些數據表明,在設計良好的6類連接設備之間實現互通是可能的。同時,只要組件符合TIA的標準并滿足
互通,則用不同的3級測試儀進行6類系統現場測試有可能獲得差異不大的結果。6類系統需要像5類和超5類
那樣本質開放,這樣工業界才可以完全接受這一技術。
在三個6類永久鏈路測試儀的對比中,相近的曲線既顯示了互通性,也顯示了測試儀之間的不同。